最近百果园因为“月入两万都吃不起”的吐槽兰州配资平台,以及董事长余惠勇“教育消费者”的论调,被网友吵翻了天。
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,是因为它精准踩中了当代中产的消费痛点:追求品质毋庸置疑,但拒绝被定义才是新一代消费者的集体潜意识。
01
两大原因惹怒消费者
“随便买买一百大洋就没了”——这句来自百果园消费者的吐槽,道破了当代中产的生活真相。
他们既愿意为真正的差异化价值买单,也精通比价软件。这种特质恰恰是市场成熟的标志。
一方面,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“教育”,而是可感知的价值增量。
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向来很简单:花合理的钱,买到对等的品质。
有网友说得透彻:“我们不反对买贵水果,但反对‘被教育’着买贵水果,如果品质真能打,哪怕价格高些也认;可要是品质跟不上,还拿‘教育’当幌子,就别怪消费者用脚投票。”
品质不应成为价格的遮羞布,消费更不该是阶层焦虑的宣泄口。在理性消费渐成主流的今天,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需要的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,而是建立在透明与信任基础上的平等对话。
展开剩余71%另一方面,水果店门前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清醒的认识到:“品牌无所谓,新鲜便宜最实在”。
在消费降级背景下,中产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。认为百果园价格远超路边水果店和社区超市,性价比低。
多数消费者认为在经济承压的当下,“省钱”是消费关键词,百果园应迎合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,而非以“教育者”姿态示人。言论一处,将消费者推向对立面,导致部分中产消费者对其品牌好感度下降。
创业初期,百果园定位明确——瞄准城市中产家庭,门店多开在中高端小区周边。余惠勇为品牌定下“做最好吃的水果”,精准契合中产消费升级需求。
数据显示,2019年-2023年,百果园的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。至2023年末营收113.91亿元,净利润3.61亿元。
良好的业绩也推动百果园于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。
然而,情况在2024年急转直下,营收和利润首次双下降。2024年公司收入102.73亿元,同比下降9.8%,亏损3.86亿元。
与此同时,“线下开超万家门店”的计划不仅搁置,还关店近千家(966家)。付费会员缩水,2024年末85.4万人,比上一年减少31.7万人,降幅27%。曾经愿意为“品质”买单的核心用户,正悄然离去。
02
中产的生意,好听不好做
百果园的困境不是孤例。
2024年3月起,盒马X会员店就开始陆续关店。仅剩的上海森兰店,也被确认将于8月31日停业。
在会员店大撤退的同时,盒马一改以往专注“城市中产”的定位,开始向县级市下沉。放下中产梦的盒马,2025财年(2024年4月-2025年3月)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。
零售巨头集体放弃中产幻觉,开始扎堆县城下沉市场。
这一现象背后,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的价值重构阵痛。中产阶级消费观正从“炫耀性消费”转向更务实的“质价比优先”。
吴晓波《2023新中产白皮书》显示,68.4%的中产将“性价比”作为首要考量,55.9%追求实用主义,“平替”搜索量增长200%。
瑞银《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》将全球中等财富群体界定为净资产1万-10万美元的成年人,占全球成年人口42.7%,中国符合该标准人口约4亿,占总人口30%。
其中,一线城市中产需具备50万元以上年收入及150万资产储备,二线城市则要求20万元以上年收入。
中产消费市场瞄准高级雇员及私营业主,消费者注重生活品质、消费体验、相对较强消费能力与购物热情,具有比低端大众市场更高的利润率。
事实上兰州配资平台,许多所谓的“刚需”和“品质生活”,不过是资本和社会共同制造的幻觉:你消费什么,你就是什么人。
鲍曼说,“什么是消费主义?创造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,然后让你渴望得到它”。
当中产们不再用消费来证明自己,社会灌输的“中产标配”就会失去魔力。
事实上,新中产们已经不再做这种“要面子死受罪”的消费了,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。
发布于:北京市英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